新特警判官3D Dredd 3D
 
電影劇照
相關產品
Soundtrack
電影討論區
電影區
返回主頁
新特警判官3D  
(Dredd 3D)

Rating: 4.0/5 (2 votes cast) 

導演: 彼查維斯 Pete Travis
演員: 卡爾奧賓 Karl Urban,奧莉菲亞費比 Olivia Thirlby,莉娜海迪 Lena Headey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2-10-18
級別:
版本: 2D & 3D version、DBox
電影簡介: 在2139年未來世界,他是特警,穿梭罪惡之城擎槍緝兇無人能敵;他是陪審員,根據環境證據行兇動機裁定疑犯罪行;他是法官,一聲令下將兇徒就地正法絕不手軟。未來世界已經毀滅罪惡橫行,原本的美國東岸已經成為一個擁有超過8億人口的第一巨城,為了更有效制止壞蛋犯案,當局發展出即捕即審即行刑的罪惡煞星「特警判官」,趕絕一切惡黨兇徒,其中最強皇牌正是德烈 (Dredd)。

德烈一日接受了總部一個新任務,就是要訓練擁有超能力的新丁姬珊(Cassandra Anderson),怎料兩人首日一起行行動已經遇上毒后黨的人馬,更發現三名死者在200層樓高的賊竇「桃樹塔」墮樓身亡,為了追緝疑犯,兩人走入「桃樹塔」捉人,卻被新上位大毒販毒后困在大廈之內叫天不應叫地不聞,與總部失去聯絡的兩人更要面對200層樓的住戶追殺,以及超重火力的毒后,為了求生,德烈必須與新丁姬珊直達頂層,揪出終極大佬「毒后」才能全身而退。
官方網站: http://dreddthemovie.com

上映戲院: 百老匯旺角、百老匯荃灣、百老匯葵芳、百老匯奧海城、百老匯荷里活、百老匯數瑪港、百老匯The ONE、百老匯元朗、百老匯嘉湖銀座、Palace apm、AMC 又一城、AMC Pacific Place、UA 沙田、UA東薈城、UA 朗豪坊、UA Mega Box、UA屯門市廣場、UA銀河影院、澳門觀光塔、GH旺角、GH黃埔、GH青衣、GH港威、GH荃新天地、MCL JP銅鑼灣、MCL康怡、MCL德福、MCL將軍澳、Star Cinema、The Grand、馬鞍山戲院、華懋、巴黎/倫敦/紐約/米蘭、總統、豪華、凱都、新寶、淘大影藝

Dbox - GH港威、GH荃新天地及GH旺角

(開畫日)
星級編劇 將兒時偶像搬上銀幕

原作者John Wagner與Carlos Ezquerra於1977年創作《特警判官3D》的原著漫畫時,為未來時空畫下了前所未有的高幻想力世界,漫畫故事及人物,更獲國家漫畫大獎選為英國最佳漫畫及世界上最佳漫畫,漫畫在《2000AD》漫畫雜誌連載時更創下每周10萬本的銷量紀錄。兩人創作的傳奇英雄人物特警判官德烈(DREDD),其一人身兼警察、法官及行刑者的超時代特警形象更席捲全球,延伸成小說、各款紙牌及電腦遊戲,甚至為各類角色扮演比賽以及人偶模型帶來無限商機。

95年《特警判官》曾被史泰龍搬上大銀幕,成為當年的科幻電影經典。時過20多年,《28日後》幕後班底決心再將這個英國經典漫畫搬上銀幕,並由《迷幻沙灘》、《28日後》、《太陽倒數》星級監製、著名作家及電影編劇亞歷士加蘭執筆,他擅於描寫末世時空、結合心理探索及挑戰道德規條,成功把這個將時空定於2099年發生的科幻世界再度活現大銀幕,並以超無敵視覺效果,完成了最忠於原著的全新創作的科幻電影《特警判官3D》,實行將John Wagner與Carlos Ezquerra的漫畫忠實地在觀眾面前呈現。

編劇亞歷士加蘭小時候已被《特警判官》這個集暴力、黑暗及諷刺社會的漫畫所吸引,他說說:「我大概十歲左右在報攤發現了《2000AD》漫畫雜誌,當時《特警判官》就是在雜誌內連載,我被這本漫畫雜誌深深地迷住,他們全部都是一些極出色的創作人及漫畫家,對我的影響極深,我尤其對特警判官德烈情有獨鍾,那時的年輕人全部被湧到漫畫舖追看《特警判官》的故事,由於該漫畫本身有不少成人題材,我就像是一個12歲的小朋友去看三級片一樣獲得異樣的快感。」

全美激讚忠於原著 力保亦正亦邪元素

雖然亞歷士以創作小說出身,又是著名電影編劇,但他一直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以漫畫的方式說故事,他說:「我的父親是一位漫畫家,我曾以為自己最終會子承父業,我小時候也畫過不少漫畫草圖,從中更培養出創作對白的技巧,而我的小說中充滿電影感的元素也大都來自於此。我與另外兩位監製Andrew Macdonald及Allon Reich除了將《特警判官》的漫畫以充滿寫實意味及刺激性改編成電影《特警判官3D》,更着力描寫其內心反應的元素,更投放最大資源將漫畫中最震撼人的第一巨城如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電影獲原創作者John Wagner及《2000AD》漫畫雜誌相助,他們大讚亞歷士力蘭的劇本極忠於原著,更相信他把判官德烈的亦正亦邪元素保留,是《特警判官3D》最大的吸引力,John並說:「判官德烈是個徹頭徹尾的壞孩子,但他自己從不認為自己在做壞事,甚至認為自己是絕對正確,在這個末世之中觀眾會很認同他的以暴亦暴立場,但同時會慶幸他不是真的在現實中存在,這種壞蛋英雄的本色令角色成為經典,劇本中更把德烈駕駛飛天戰車穿梭罪惡都市的黑色味道盡現,絕對是漫畫迷的喜訊。」

幾經波折回購版權 史泰龍認舊版失手

監製Andrew Macdonald與亞歷士早於十年前在丹尼波爾執導的《迷幻沙灘》中已經合作,其後又先後合作了《28日後》及《太陽倒數》,可謂老拍檔。監製Andrew Macdonald與Allon Reich組成的電影公司DNA,有意投入更多資金創作更具規模的科幻提材電影時,就希望能購得《特警判官》的電影版權,並認定亞歷士加蘭是最佳編劇人選。不過回購電影版權竟然充滿艱辛,監製Andrew說:「過程相當複雜,因為電影版權幾過了多次易手,最先是迪士尼公司擁有版權,並拍成了史泰龍版本,其後卻轉到了不同人士的手中,結果我們花了兩年時間才能追查到版權持有人,但我們卻對奪得版權極有信心,因此早已讓亞歷士著手劇本初稿的籌備工作。」

由於製作人員認為1995年史泰龍版本的《特警判官》充滿瑕疵,因此令電影公司有更大信心可以創作出更完美的翻拍版本,編劇亞歷士說:「如果舊版本已十分成功,我們應該不會獲得版權,我們希望可以撥亂反正,這亦提供了我們翻拍機會的基礎,我們知道觀眾對今次的電影有很大期望,所以我們也希望能給觀眾完全不同的東西,是更加實牙實齒,更走向極端的東西。」

監製Andrew Macdonald說:「當時《特警判官》的電影版權在一家電影公司Rebellion手中,該公司由兩兄弟電影監製Jason Kingsley及Chris Kingsley管理,他們對這個電影版權十分保護,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個漫畫十分珍貴,希望能用更適合的方法去拍攝。我們花了不少時間去游說,當時我們剛完成了《28日後》,並告訴版權持有人我們想將電影拍到好像《28日後》的風格。95年版的《特警判官》太希望成為娛樂大眾的電影,結果扭曲了特警德烈這個角色,甚至將漫畫的風格也扭轉了,這是大錯特錯的。」

史泰龍也十分認同舊版本的缺失,甚至說:「當年我們真的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對我來說是浪費了一個大好的構思,我們辜負了這個漫畫改編電影可以有的成就。」

原作者大讚 最忠於原著的特警判官

今次製片人希望能將漫畫的原有風格真實呈現,兩位監製更努力提醒編劇在原創性與故事的準碓性中作出平衡。「我們一直認為原著故事中好的材料必須加以保留,要好好利用原作者在有關方面的豐富知識及見解,我與原作者石黑一雄在電影《愛別讓我走》時合作無間,他參與了大量的劇本改編工作,因此當我們決意要開拍《特警判官3D》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找原作者John Wagner見面。他也有其他作品曾改編成電影,因此對我們表示要拍出原著神髓甚有保留。」監製Andrew Macdonald說。

John Wagner回憶起編劇亞歷士與監製寄來電郵表示想要見面傾談改編《特警判官》時,他第一個想法居然是:「不要再搞了,好嗎?然後當我與監製見面後,我曾懷疑他們是否認真的,因為編劇亞歷士竟然向我表示極渴望要做拍《特警判官》,而今次更要撥亂反正,經過這次會面令我相信們是認真的,也被他們的誠意打動。他們是真心地關心這個作品,即使在初構思階段已邀請我參與,這對我來說別具意義。95年版本做了很多錯誤的改動,電影製作人基本上沒有看過《特警判官》的原作漫畫,並拍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而今次的製作團隊卻是有心要做一個真正的《特警判官》電影。」 亞歷士對於能在創作《特警判官3D》劇本初期,就能與原作者John Wagner見面感十分興奮,他說:「如果在首次會面時,John Wagner已告訴我們不想再拍電影版《特警判官》,甚至認為舊版太爛令他確信《特警判官》只應留在漫畫的話,我們應該會完全放棄計劃。但我太了解《特警判官》了,我幾乎半生都在看這部漫畫,絕對有信心去將電影版完成,這信念成功打動了John,亦成為了我們繼續開拍的動力。」

判官部隊最重裝戰鬥 成功塑造漫畫迷最愛形象

雖然有原著故事,不過《特警判官》經過多年時間連載,本身有很多不同的緝兇故事,從中找到合適題彬創作劇本也並不容易,亞歷士說:「我最初開始寫,就以特警判官的世界著手,並加入了判官德烈的剋星判官死神,更為此寫了接近一年,經過多次修改。當我與原作者John Wagner見面時,就是交上了這個草稿,但似乎未能打動他,於是我又轉而寫另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方向,就是有關支持民主的恐怖份子。」 但編劇亞歷士很快就發現以上兩個故事方向,作為新版《特警判官3D》的故事也不太合適,他說:「我將故事發展得太龐大了,我需要還原最基本的故事,並從原作者John Wagner的方法去構思故事,我們不是要去找一些大場面的故事,而是要將「特警判官」的神話加以重新體現,於是我開始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短篇故事,最後決定要將德烈判官的一天任務放到電影之中。」

原作者John Wagner對於亞歷士這個大膽構思十分高興,他說:「第一部電影就是錯在太籠統,試圖講太多內容,亞歷士改為寫特警判官的一天生活反而是個好的方向。」

經過長時間的作戰之後,終於將漫畫的故事搬到劇本之中,每個人看到劇本時都感到十分欣賞,導演彼查維斯更直言:「我看到亞歷士的劇本時真的嚇了一跳,我認為他創作了一個超越漫畫迷所期望的精彩故事。如果你生在一個不遠的未來時空中的暴力之城,德烈判官必定是我們最可以依靠的英雄人物。」

漫畫迷接演 不見面目英雄

「當我們正式獲得電影版權之後,監製、劇本、導演及主要工作人員全部準備就緒之後,最頭痛就是要找演員參演。」監製Andrew Macdonald說:「由於今次的《特警判官3D》會更暴力血腥,在美國及歐洲等地都以限制級上映,成本方面則限制在4000萬美元之內,而德烈的角色更會全程不脫頭盔,因此絕不可能找大牌演員來演,我們需要的是出色的演員能肩負此重任。」

監製Allon Reich也直言今次邀請演員參與試鏡是一項艱辛的任務,他說:「判官德烈是一個很極端的角色,他是最終裁決,對他來說法律就是一切,他負責執法永遠心無旁鶩,是個最出色也最令人畏懼的判官,判官德烈的人物設定是取材自英國最著名的小說人物Dirty Harry,他正是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主演的《辣手神探》(Dirty Harry)的原著人物,由此可知這個角色的硬漢形象是如何深入民心。」

劇組最需要一位優秀演員既能夠成功演繹判官德烈這個超強英雄人物,同時又不介意被隱藏在頭盔背後。這時《星空奇遇記》及《魔戒三部曲》男星卡爾奧賓得知電影公司有意重拍《特警判官》,即時感到很好奇,他說:「因為我曾經看過這部漫畫,因此對重拍電影感到很有興趣,於是就與編劇及監製會面,當我得知他們想拍一個最忠於原著、充滿動作歷險兼有強勁暴力元素的版本之後,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卡爾直言當年就被《特警判官》的漫畫所吸引,他說:「我大概十六歲左右在紐西蘭一定著名的薄餅店打工時,開始看到這本漫畫,當時就被德烈判官這個角色所吸引,我本身是個科幻迷,很快就被第一巨城的設計而迷住,德烈判官是一個很死硬派的執法者,在那個未來世界是如此奇特的存在,以一人之力完成整個施法程序,那樣的角色迅間令我成為粉絲。」

作為一個《特警判官》的忠實漫畫迷,卡爾絕對贊同電影不應揭露德烈判官的容貌,他說:「自漫畫於1977年創刊以來,德烈判官都從未揭露過他的容貌,他沒有真實的面目,因為他只是代表法律而不是代表他自己,要忠於原著就必須保留德烈判官的形象。」監製Allon Reich對於卡爾的參與也感到極鼓舞,他說:「卡爾十分有誠意,他遠道來到洛杉磯與我們見面,表現出無比的熱誠,他更十分欣賞我們的劇本。」

軍事訓練挑戰體能極限 真槍實彈添實感

卡爾認為可以演出德烈判官這個角色,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事,他說:「我一向都對角色的陰暗面感到興趣,當我接觸一個角色時,就會設想他的過失或是缺點,從而建立人物的立體感。德烈判官最有趣的地方,是這個角色的情感是完全封閉的,他沒有社交圈子去抒發自己,這是他的悲哀,既要為保護這個社會去犧牲自己,更難以融入社會之中,而我去演這個角色時,更要收起眼神的演繹,真的充滿挑戰性。」 在卡爾看來,德烈判官這個角色就好像911時走到災場救人的消防員一樣,大家不會記著消防員的樣貌,因為他們不是超人或蝙蝠俠,他們只是一些普通人做著英雄一樣的事,因此德烈判官才如此令人吸引,他沒有超能力就如你我一樣,令觀眾更加投入。

除了情緒上的演繹有超高難度之外,德烈判官更有連場動作場面,卡爾在體能上也受盡折磨,他在電影開拍前就開始了長時間的體能訓練,到卡爾正式加入劇組後,更被安排進行兩個半星期的軍事訓練,當中包括武器使用,一些動作場面,也要學習在交戰中如何前進,以及如何爆門入屋,甚至是拘捕人的手法等等,這些技能全部都是平日生活不會接觸到的。

真實武器重量級改裝

為了令電影更有真實感,劇組用上了真槍拍攝,卡爾說:「德烈判官用的武器是由真實的9mm自動步槍改裝而成,是真的可以發射兼有全自動或半自動的設換系統。對於演員來說,真實的道具令我更加容易幻想成為角色本身。德烈判官的座駕叫做Lawmaster,也是由500CC的電單車改裝而成,更在上面加裝了機關槍及加大了車軚,令整架車看來有點像野獸的感覺。整架車是真實道具比用電腦製作更有實感,也更令人信服德烈判官所處的未來世界是如此與觀眾貼近。」 萬事俱備之後,卡爾就要為德烈判官的聲線煩惱,因為漫畫形容他的聲音有如鋸骨的冷酷,卡爾為了維持這把聲調有一定的難度,他說:「為此我要求編劇簡短我的對白,以令聲帶減低勞損,幸好亞歷士也十分配合,他全程在片場跟進拍攝,當我有任何對白上的疑難時,他都願意提供協助。我又有幸與原作者John Wagner會面,這令我受竉若驚,最重要是他對片場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滿意,能夠令他相信我們真的把漫畫移植到電影之中,是對整個團隊的最大鼓舞。」

最Sharp女拍擋 新進判官

為了配合德烈判官的角色,劇組攪盡腦汁去設計新丁拍檔超能力姬珊這個角色,監製Allon Reich說:「我們見過很多女演員,當時靚女新星奧莉菲亞菲妮比(Olivia Thirlby)正在莫斯科拍攝《末世紀光煞》(The Darkest Hour),她竟親自拍了一段片段作為面試之用,那段獨白十分出色,最後我們安排了她和卡爾倫敦面試,結果一拍即合。」

書院派出身的奧莉菲亞是近年荷李活最有前途的女演員之一,同樣因劇本吸引力而加盟,她說:「亞歷士寫了一個超級精彩的劇本,當我首次讀姬珊的對白時,就被當中的內容所打動,真的要感謝他寫了這個劇本令我與角色有了共鳴,所以才有了自薦影帶的出現。不過在等候的兩三個星期中,我還以為他們已找到了合適的演員,令我難免有點失望,但最後他們告訴我十分喜歡我的影帶,更讓我參與了試鏡。」 姬珊這個角色是根據原作者John Waagner創作的Debbie Harry改編而成,最有趣的地方是她不用戴頭盔以免阻礙其超能力的應用,觀眾可以看到她的眼睛,這成為了電影中觀眾投入人性的視點,她能展現出作為特警判官的缺陷同時是他的優勢。

奧莉菲亞認為姬珊的角色是一個失敗者,她說:「對姬珊在說所有東西都是陌生的存在,要與其他人相處就必須失去自我,她只有真正放棄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並尋回自我。在電影的初期她努力去按本子辦事去取悅所有人,但當事態發展已變得越來越險峻,生命在死亡之間徘徊,她才迫自己放開所有去做回真正的自己。」 對於德烈判官來說世界非黑即白,但姬珊卻看到了當中的灰色地帶,因為她的超能力令她看事物有了更透徹的不同觀點,但對於姬珊來說,能感受到別人的感覺絕不是好受的事,奧莉菲亞說:「你可以感受到別人內心的痛苦,這是一個詛咒多於天賦。」導演彼查維斯則說:「我認為奧莉菲亞有強勁的潛質令角色生動起來,她的外形已令觀眾不期然的傾心,當她有需要時又可以顯出強悍的一面。」

除了在演技上有更大發揮之外,奧莉菲亞更要接受動作及武器訓練,她說:「我可以好自豪的告訴大家我會令手槍上膛,當我在走廊遇上敵人時,也懂得怎樣移動去為隊友作掩護。我學會了迴旋踢以及一些基本動作訓練,令觀眾相信姬珊這個角色可以徒手殺死敵人。」
聯絡我們 | 私隱政策 | 服務條款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At10 Online 2008 - 2015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